美媒稱,中國首款專為航母建造的殲-15戰機似乎裝備了空中加油吊艙。這些吊艙裝有額外的燃料和錐形管加油設備,可以為其他戰機提供燃料。
美國戰略之頁網站1月16日指出,這樣,當一艘航母起飛四架戰機時,其中兩架可以配備加油吊艙,并將自己的燃料轉移給另外兩架,從而擴大另外兩架戰機的作戰半徑和作戰時間。這反映了一個事實:艦載機在空中較之起飛時能夠承擔更多載重。
這種加油系統尤其適用于采用STOBAR(短距起飛和攔阻著艦)系統的航母,這類航母(如中國航母遼寧艦)以滑躍式甲板取代彈射式甲板。美軍航母多采用CATOBAR(彈射式甲板)系統,使得起飛的戰機較之滑躍起飛的戰機能在起飛時攜帶更多重量(燃料或武器)。美國和俄羅斯戰機都有這樣的吊艙系統,但是此前從未在中國戰機上看到這種系統。
報道稱,殲-15戰機于2013年底開始投入大規模生產,距離一些殲-15戰機被發現在遼寧艦上觸艦和著艦已經過去一年時間。此后,多架殲-15戰機出現在海軍基地,而且刷成標志為戰斗機的灰色,而不是研發機的黃色。截至2013年底,已建造了約20架殲-15飛機用于測試。首批5架戰機專門用于測試,而此后建造的顯然意在經過調整和修正(解決測試階段發現的問題)之后實際投入使用。這使得中國能夠切實行動起來訓練飛行員和艙面人員,以應對實際航母操作。這一過程可能需要耗費十年時間,以培養出一批富有經驗的核心軍官和軍士,安全高效地管理這些極其危險的操作。